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從嵩山北麓、黃河之畔(華水)畢業以后首次來到珞珈獨秀、長江之濱(武大)繼續學習。六天充實的學習生活猶如白駒過隙、彈指一瞬。但授課老師們圖文并茂的生動講解讓人如沐春風、醍醐灌頂;繪聲繪色的演講猶如高山流水之音一般繞梁三日、不絕于耳。使我感觸頗深,受益良多,現總結出七點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敬請各位垂閱:
一、終身學習的觀念
孔子曰:“學而不已,闔棺而止。”毛澤東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習近平說:“善于學習,就是善于進步。”胡總經理說:“抓住黃金期,珍惜時光,比學趕超,終身學習。”
自身不修,無以“治國”,打鐵還需自身硬。學習的本質就是改變和塑造自己行為的過程。學習是提升個人素質和提高能量輸出的最佳路徑。作為管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上下兼容。
二、較強的協調和溝通能力
“三控三管一協調”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一協調”。協調能力主要是指妥善處理上下級之間、工作之間以及人員與工作之間的關系的能力。高超的協調能力可有效化解矛盾,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協調能力是不能被二維捕捉和量化分析的,它是一種集行為學、心理學、專業技術、溝通技巧、表達能力等多門學問于一身的綜合能力。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通過學習來改變和塑造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協調與溝通能力。
三、“精忠報國”般的忠誠意志
馬克思說過:“人只有在自然環境下,與大自然有能量溝通與互換,才能稱之為人。離開大自然,則為無機體。”恩格斯說過:“我們要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每個公司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個生態系統,我們就好比在生態系統中生存的動、植物。在從生態系統中汲取生存所需能量的同時,我們應該對此生態系統抱有感恩和敬畏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年輕干部要扣好第一顆紐扣。”胡總經理說過:“緊繃自律弦,年輕干部要講規矩、守底線。”感恩和忠誠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作為管理者更應該三省吾身,嚴于律己。
四、“無米之炊”的堅韌領導力
竊以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現代社會是一個悖論。她只意識到無米,卻沒意識到她有柴、鍋等其它資源。而資源在當今社會是可以互換或滯后互換的。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應該具備充分調動現有資源,消耗最少的精力和成本,完成團隊預期目標的領導力。
五、鐵面無私的管理手段
管理制度的實施和績效評估及激勵體系的建立是為了規正高效的管理,是提升團隊執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組織措施。一個優秀的組織、高效的團隊是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凌駕于制度之上的。身為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則,貫徹“制度是把尺,量誰都一樣”的基本準則。“官橋八組”的成功案例值得每一個管理者借鑒與學習。
六、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廣闊胸襟
身為管理者在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的同時,要寬以待人。要尊重員工的精神價值。不能以自我標準約束他人,要尊重、影響、改變或接受他人的精神價值。同心同德是理想狀態,但大多數情況要求同存異,只要主方向沒有相悖,分支可不必過于計較。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是因為它不具備相似性。
七、做組織中的太陽,照亮和溫暖別人的能力
在聽高靜教授演講過程中,我發現無論被提問的學員給出什么樣的回答,她總能從那個學員的回答中提煉出閃光點,將之放大并展示出來。
管理者在帶團隊的過程中應善于發現隊員的閃光點,組織分工過程中注重揚長避短。唯有如此,才能互相成就,達到雙贏甚至多贏。
“兵雄雄一個,將雄雄一窩。”管理者還應注意“木桶定律”,注重對員工的繼續教育和引導工作,促進團隊隊員的持續成長,加長短板是提升團隊能力和精神的有效方法。